精彩小说尽在巧秀文学!手机版

巧秀文学 > > 亮剑:打死小鬼子之后秦真刘香完本完结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亮剑:打死小鬼子之后(秦真刘香)

亮剑:打死小鬼子之后秦真刘香完本完结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亮剑:打死小鬼子之后(秦真刘香)

叁仟壹1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亮剑:打死小鬼子之后》是叁仟壹1的小说。内容精选:亮守护人民之剑,亮振兴家国之剑!最好的告慰,是让这片曾被战踏的土地,再也没有硝烟和欺辱,只有万家灯火,山河无恙。

主角:秦真,刘香   更新:2025-11-09 19:16:2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35年7月7日,太阳都快出来了,缕缕金芒若现。

成都的东城门,有五男一女站立在门楼下。

几人着装统一,皆是藏青色的修身立领中山装,黑色三接头牛皮鞋。

秦真抬眼望,迎晖门三字映入眼帘。

道上行人渐多,大多推着独轮车,载满货物。

有的背着木支架,背蒌。

偶尔还有着长衫的少年走,有男孩,也有女孩,背着布做的书包,看上去应该是学生。

秦真转身对身后的五人说道:“兄弟们,咱们进城。”

“好的老板。”

五人齐声应到。

每人都拎着一个藤条编织的行李箱,身形挺立干练。

“慢慢行,咱们好好见识一下民国的风土人情。”

秦真轻声说。

几人进入城中,沿着街道缓步而行。

整个城市己经苏醒过来,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街边的各类店铺开门接业,伙计们抽出一块块木板。

此时的小店铺的大门大多是由木板拼接嵌入而成。

这条街叫珠市街,位于东门大桥以南锦江内侧。

因运抵成都的生猪在此上岸岀卖,形成猪市,原称猪屎街,取其谐音。

叫卖声渐起。

早食大多是摊贩,种类丰富。

各种包子馒头,汤粉面食,竟然有面包蛋糕店。

秦真几人边走边看,感受着这个时代的风情。

这些无疑要比从那黑白照片上看到的情况,生动鲜明得多。

嘴里哼着:“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此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堪比后世的县级市。

各类店铺中,荼馆的占比最多。

茶馆也开门了,这么早的就有不少茶客在嗑着瓜子,摆起了龙门阵。

不过说书先生还没就位。

卖菜的,卖药的,卖报的等各色人等穿梭其间。

锦江穿城而过,为此时成都人家提供水源,人们用木桶从江边挑水回家使用。

沿江设有不少渡口,摆渡的小木船是两岸居民往来的重要工具。

秦真瞧见了一家肥肠粉摊,对身后五人道:“尝尝这里的特色风味去。”

这是一家在家门口摆摊的店铺,生意好的很。

老板在灶台忙着,老板娘跑前跑后,收碗抹桌,还有收钱。

不时对灶台方向唤道:“掌柜的,老赵,老林他们都加一截冒节子…”看的出来,熟客居多。

沿街摆放的小桌子,都有了吃客。

几人走到近前。

老大秦山看到里屋还有一张桌子没人,便向老板娘问:“老板,里面的桌子可以坐吗?”

老板娘早就注意到这几个人的到来,衣着看着不普通,口音是外地的。

“可以,可以…贵客里面请…”语音透着热情,弯身出手招呼,领着几人进了里屋。

秦真几人都坐了下来,桌子椅子都有些低矮。

“给我们每人来一份红油肥肠粉…”老板娘笑道:“好的,要加冒节子吗…都加上,我们就是来品尝你们这里特色风味的。”

这个年代的成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军阀混战,连年战祸导致金融紊乱,各大小军阀自铸钱币,导致纸币贬值,工商小业主,农民损失惨重。

因为城头经常变幻大王旗,税收一揸揸的都收到几百年以后。

如今工厂开工不足,百业萧条,从业者纷纷倒闭歇业,社会矛盾尖锐。

1933年,经过一系列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刘香,率部先后击败杨森、刘文辉等大小军阀,取得西川全境的统治权。

1934年12月,刘香就任西川省政府主席,对全省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民生经济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如整顿吏治、改革税收等,对全省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良好影响。

等吃食的时候,秦真在想着历史上刘香的作为。

不大会功夫,大碗的汤粉上来,漂着厚厚一层红油,香辣刺鼻,看得各人胃口大开。

几人吃得脑门冒汗,外套都脱了。

每人又加了一碗。

特别是女孩秦小河,只见脸颊绯红,鬓角鼻尖汗津津的,依然不停地吸吸嗦嗦。

见众人都快吃完了,秦真也放下碗筷。

秦山便去付了钱,消费不高,一块大洋绰绰有余。

这大洋还是他们从现代带过来的,数量很多。

一个银大洋重约27克,花费差不多300RMB。

也没让老板找零,只是跟她打听到了岀售房屋消息的牙行,几人叫了黄包车首奔而去。

因为没有讨价还价,很快买到一座民居,青砖灰瓦。

单进的院落不大,带有小天井,天井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

这个院子位置不错,出入方便,距离繁华的东大街不远。

秦真推开那扇雕着简单缠枝纹的木门时,晨雾还没完全散,青砖铺就的天井里浮着层薄薄的湿意。

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斜斜伸着枝桠,几片沾了露水的叶子落在方形木桌、竹木的椅子上发出极轻的声响。

“老板,这院子倒比牙行说的还干净。”

秦去病放下藤条行李箱,指了指墙角摆着的陶制水缸,缸沿还搭着半块没干的粗布巾。

几步开外有一眼老井,水质清澈。

秦小河己经走到了树下,伸手去够垂得低的槐花枝,指尖刚碰到叶片就被露水打湿,她回过头时脸颊还带着吃肥肠粉剩下的绯红:“哥,这树夏天肯定能遮不少凉!

咱们住哪间屋?”

秦真没急着回答,走到木桌旁坐下,指尖划过桌面光滑的木纹。

从珠市街的肥肠粉摊到这处小院,不过半个时辰的路,却像是把1935年的成都扎扎实实攥在了手里——街头小贩的吆喝声、黄包车铃铛的叮当声、远处茶馆里隐约的谈笑声,正顺着半开的院门飘进来,裹着锦江潮湿的水汽,比任何历史资料上的影片照片都要鲜活。

“秦山、秦海,去病,弃疾把行李搬东边那两间屋,中间的留给我”秦真抬眼扫过院里三间正房,“西屋留一间当库房,另一间给秦小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先把咱们带的应急物资归置好,小河去烧开水泡茶。”

几人应声行动,拎着只是做样子的藤条箱子进了屋子。

秦真点点头,目光落在院门外。

刚才来时注意到,这条巷弄离繁华的东大街不过两三条街,既避开了闹市的嘈杂,又方便打探消息——他们要在这1935年的成都站稳脚跟,这座小院就是第一个落脚点。

他摸了摸口袋里还剩的几块大洋,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安心,这些从现代带来的“硬通货”,是他们在这个时代最稳妥的底气。

“老板,”秦河从东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纸,“屋里墙上贴着张旧报纸,是去年的《新蜀报》,上面还提了刘主席整顿税收和吏治的事。”

秦真接过报纸,指尖拂过模糊的铅字。

他想起刚才在粉摊时琢磨的事——1935年的刘湘刚稳住西川局势,正是想干些实事的时候,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机会。

他把报纸放到桌上。

站起身时,晨雾己经散尽,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小河拎着茶壶走了过来,变戏法般拿出好几只茶杯。

秦真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茶杯,给每人都倒了大半杯热茶。

茶是从现代带来的速溶红茶,用老井水泡开,竟也透着股醇厚的香气。

几人捧着杯子,热气模糊了眉眼,却没人说话——他们都知道,从明天起,各自要走的路,都是布满荆棘的险途。

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慎,自秦真把他们带到现世时,早就经历过了无数的枪林弹雨,又从现世带到这个世界。

他们怕的是,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

“先喝口茶,休整半个小时,”秦真拍了拍木桌,“等下你们西人去街上转转,看看城里的情况,打听一下川省刘主席的消息。

我和小河在家把我们过来时制定的计划,整备整备好嘞!”

几人齐声应到坐下,动作利落得像是演练过无数次。

半小时后齐步岀门打探消息。

秦真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这方不大却透着安稳的小院。

老槐树上的露珠还在往下滴,落在青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他知道,从踏入迎晖门的那一刻起,他们的1935年,就算真正开始了。

……夜晚,秦真召集几人来到他的房间。

正中间一张大桌子上,摆放一幅精妙的地图,身后的墙面上也挂了好几幅大地图。

这些都是他们的从后世带来的。

秦真一手扶着桌面,一手拿着指挥棒。

神情严肃对着几人说道:“兄弟们,我们在后世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有军工武器,有物资矿产,有机器设备,有专业资料…我们缺少的只是时间。

所以我们不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去做事,必须争分夺秒,倾尽全力的按我们做好的计划去实行。”

秦真的指挥棒停在川省地图上,笔尖划过纸面时,带出细微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窗外传来锦江隐约的潮声,偶尔夹杂着巡夜更夫敲梆的声响,将1935年成都的夜色衬得愈发沉厚。

秦真道:“我们所有的准备:就是在小鬼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华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三个月时间干净的扫灭日寇,彻底的把鬼子赶岀国境。

因为我们打死小鬼子只是微小的一步,他们只是别人养的一条狗,只不过急了会反咬主人。

我们真正的敌人是…。

“秦山,秦海,去病,弃疾。”

“到。”

众人肃立答道。

“秦山负责,其余人暂时铺助。

尽快查明川省全境的人口分布情况,建设好我们预备的学校,最快速度招收失学儿童和青少年。

工矿企业做好选址,成立各类技术学校,一边建设一边招人培训。

最主要的是道路交通方面,跟据后世路线,分清主次建设。”

“小河,你明天随我去拜访川省刘香主席。”

“都早点休息,明天天亮就出发。”

他转过身,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记住,咱们从后世来,不只是为了复仇,也不只是为了改变这段屈辱残酷的历史,更是为了挽救这历史里曾经被无辜残杀的数千万国民。

这也是系统给我们的基础条款,做不到就抹杀。”

几人应声而出,轻轻带上门。

房间里只剩下秦真一人,他看着桌上的地图,指尖缓缓划过那些标注着红色记号的地点——成都、松潘、西北、东北、赣省、……还有一个地方,他此后的目的地。

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们要撒下星火的土地。

窗外的梆子声又响了,这次是三更天。

秦真看向墙上的挂钟,时针正好指向午夜十二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

夜色里的成都很安静,只有远处的洋楼还亮着零星的灯火,像黑夜里的星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