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巧秀文学!手机版

巧秀文学 > 言情小说 > 莫相逢短剧免费在线观看

莫相逢短剧免费在线观看

淡如茶色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莫相逢短剧免费在线观看》是知名作者“淡如茶色”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大魏魏宁展全文精彩片段:我被父皇送去辽国做质为了戏弄大皇子让我当众脱他笑着问身侧的副将: 有没有兴趣试试汉人的公主?我心中冷嗤一我哪里算什么公抬起手解胸前的衣蓦副将从座位上起抱起我往旁边的营帐后他死在我床而如愿以偿成了大皇子的女1男人的手探过来的一我并没有惊慌失出发来辽国我已经做好了被羞辱的准他横抱起走进旁边的营一把将我扔在床辽人的床可真...

主角:大魏,魏宁   更新:2025-06-10 08:06:5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被父皇送去辽国做质女。

为了戏弄我,大皇子让我当众脱衣。

他笑着问身侧的副将: 有没有兴趣试试汉人的公主?

我心中冷嗤一声,我哪里算什么公主,抬起手解胸前的衣扣。

蓦地,副将从座位上起身,抱起我往旁边的营帐走。

后来,他死在我床上。

而我,如愿以偿成了大皇子的女人。

1

男人的手探过来的一瞬,我并没有惊慌失措。

出发来辽国时,我已经做好了被羞辱的准备。他横抱起我,走进旁边的营帐,一把将我扔在床上。

辽人的床可真硬,摔得我一身青痛。我来不及反应,男人粗犷的身体便压了过来。

他暴力地扯掉我的衣衫,我咬住下嘴唇,将寝衣内里的匕首藏在身后。

男人的唇角微勾,表情淫邪: 汉女倒是乖顺。

很快,我会让他知道,汉女到底乖不乖顺。他的手覆到我胸前的一瞬,我掏出匕首,用尽全身力气抹他的脖子。

血珠飞溅,男人的眼睛瞪得都快要裂开了。他捂住伤口,朝营帐外呼救,我不慌不忙地把他从床上踹下去。

我眼睁睁看着他的血越流越多,躺在地上徒劳挣扎。

大皇子带着侍卫闯入,他阴鸷的眼神,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男人。

男人沾满鲜血的手,拽着他的裤腿: 殿下,救我。

须臾,大皇子掏出佩刀,一刀刺在男人的胸膛,血溅在他脸上。他用手一抹,语气阴冷: 没用的东西,连个汉女都收拾不了。

旁边的侍从识趣地将尸体拖了出去。

他一步一步朝我靠近。他的眼神阴沉沉的,晦暗不明。

我拢了下衣衫,挡住胸前的春光。

大皇子像极了一只披着人皮的野兽,双手带血,说话却慢条斯理的: 你们汉人女子,倒也不像我想的那般娇弱。

转瞬,他俯身下来掐住我的下巴: 说,为什么杀他?若是说服不了我,你的下场,就是这个。

他抖了抖手上那把沾着血的刀。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镇定道: 父皇把我献给殿下,那我便是殿下的女人,旁人不能碰。我任凭殿下处置。

说罢,我坐直身子,双手递上那把匕首,无惧地迎上他的视线,表面镇定,实则心乱如擂鼓。

他轻笑了瞬,握住我的手,一起抓住刀柄,蓦地向下,快要刺到我胸膛时,停下了手。

我心脏一抖,他笑得更开: 下次记得下刀要这般快,知道吗?

我瞪大眼睛看着他,他眼神森幽: 一刀毙命,才是我拓跋弘的女人。

2

这样的结果如我所愿。

在来到辽国军营的第一天,我便从士兵的交谈中得知,拓跋弘不喜这位副将,他自视过高,目中无人。

素闻拓跋弘霸道专制,若是有人抢了他的东西,他便十倍奉还。

拓跋弘对副将说的那句话,看似是邀请,实则是考验。

他借我的刀,杀掉了心腹之患。而我说的那句话,又莫名地取悦了他。

我笃定,他不会杀我。

那天过后,我被禁足在小小的营帐里,拓跋弘没有来看过我。

直到辽军又打了胜仗,拓跋弘决定迁营。

我再次见到了他。

新营地驻扎在溪边,正值酷暑,习惯了北方寒凉天气的辽军,只有靠玩水降暑。

正午,拓跋弘带着他的几位姬妾,在溪流里打水仗。

他看见了我,眸色一暗,走到我面前,低声问: 会水么?

不会。

他手一用力,我扑入水中,挣扎了几下,站了起来。

旁边的女人一阵戏谑:

魏国皇帝自诩无所不能,没想到他的公主竟是个旱鸭子。

我屈辱地往回走,阳光之下,湿漉漉的白裙贴在身上,婀娜的身姿一览无余。

拓跋弘敛起笑容,锐利的眸光一扫,女人们脸上的表情立马僵住。他抓起岸边的披风裹在我身上。

以后没我的吩咐,不许出来。

我从他复杂的眼神中,窥探到一丝占有欲,恭顺地点了点头。

那之后他再没有为难我,但我能感受到他的防备。

3

拓跋弘很少来我的营帐。他一来,我便知道辽国又胜了,他带着那些大魏送过来的金银珠宝,来我面前炫耀:

魏宁,这里面有没有你曾经用过的东西?

他暗中观察我的表情,我淡然地摇摇头。我猜他是揣测,我对我的国家有多少感情。

可他不知道,我是大魏皇帝的血脉,但在来辽国前,过得连狗都不如。

我的亲生母亲,是父皇的乳娘。

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恶心。为了掩饰这段不伦关系,我娘生下我便被赐死了。

父皇看了我一眼,确认是个女儿,便命人将我活埋。可抱着我的太监刚走到院子,一道惊雷越过天空。

一生信佛的太后蹙了下眉: 罢了,扔进冷宫。

我住进冷宫,靠着那些妃子们喂的羹汤长到了十岁。

后来她们死的死,疯的疯。我便日日钻狗洞出去,和狗抢东西吃。

御厨房的冯嬷嬷与我娘是旧识,她见我可怜,偷偷给我一些残羹冷饭,还给我做了好几身新衣服。

为了报答她,我常常溜进后厨帮她洗盘子。

直到某天,皇后身边的大丫鬟亲自来瞧炖品,撞见了我。

我被皇后召见,穿上了锦衣华服,头戴金钗,那是第一次我见到父皇。

不愧是陛下的血脉,倒有几分姿色。送去辽国,也不会失大魏的颜面。

皇后夸赞我,可她不是真心的。

她只是不想自己的亲女儿、父皇唯一承认的公主被送去辽国做质女。

我就这样被硬推上轿辇,连名字都是临时取的。魏宁,他们希望我的牺牲能换来大魏的安宁。

真是好笑,我对大魏一点感情都没有,却要为这个国家白白牺牲。

我心甘情愿地来到辽国,唯一的愿望是被他们关在地牢的冯嬷嬷,好好地活着,等我回去救她。

4

到辽国三个月后,我收到一封家书。

拿到信的那刻,我知道,大魏又打败仗了。信封的口子早已撕坏,想必拓跋弘已命人看过了。

说起来很讽刺,我识字还是冷宫里那些被父皇厌弃的娘娘教会的。

尤其是琴娘娘,她撒泼打滚让侍卫找来了笔墨,握住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

她说女子可以不会绣工,但不能不识字。识字便可以读书,读书明智,不会轻易被男人操控。

琴娘娘对我振振有词道: 男人说读书无用,都是骗人的。他们不希望女人太聪明,太聪明的女人不好驾驭。

我在她的教导下识了很多字,也偷偷看过许多书,依旧摆脱不了被操控的命运。

信中寥寥几个字,藏着玄机。我看出来了,父皇要我偷拓跋弘营地的布防图。我将信纸揉作一团,靠近烛火,烧成灰烬。

一阵脚步声靠近,拓跋弘一身戎装走进来,笑得如沐春风。

他笑成这样,我还是第一次见。

殿下今日有什么喜事么?

拓跋弘修长的手指挑起我的下巴: 听说,你们汉人女子,骨头软,跳起舞来特别好看,是吗?

我脑子里想起小时候钻过的那些狗洞,低低一笑: 是很软。

我打了胜仗,今晚你来献舞,犒赏将士们。他眼神笃定,是命令,没有半分商量余地。

可我哪里会跳舞啊?

丝竹声响起的一瞬,我踩到了舞衣的裙尾,扑通一声摔在地上。坐在四周的士兵们哄堂大笑。

我强忍着疼意爬起来,掀开裙摆,白皙纤细的腿上淌着鲜血。音乐声骤停,士兵们瞠目结舌,他们眼神灼热地落在我双腿上。

拓跋弘黑着脸,将手中的酒杯一掷:

都给我把眼睛闭上。

他朝我大步走来,迎着篝火,双目通红。我低低地叫了他一声,他好似没有听到,大手一探,将我拦腰扛起。

我倒在他床上的一瞬,屏住呼吸,手覆在他胸前半裸的肌肉上,心不受控地乱跳。

他潮热的鼻息自上而下,最后一道防线快被攻破时,他问: 故意的?

我疑惑地瞥向他的眼睛,他瓮声道: 魏宁,故意摔倒的对吗?

我抑住狂跳的心: 不是。

你全身上下最硬的就是这张嘴。别耍花样,否则我会杀了你。

刹那间,山崩地裂,我的哭声堵在他的吻里。

5

我成了拓跋弘的女人,身边多了几位婢女,她们总是用很怨毒的眼神打量我。

一部分源于她们对汉人的仇恨,另一部分来自女人的嫉妒。

毕竟,在辽国,战无不胜的拓跋弘,是神一般的存在。说来也奇怪,五年前大魏屡战屡胜,几乎快杀到辽国的都城。

拓跋弘横空出世,带领辽军击退大魏。从前从未听闻辽王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大皇子,辽国大王对他的生母,更是避而不谈。

这些我都是从婢女们日常谈话中,探听到的。其实我对拓跋弘的身世并不关心,我更想知道他喜欢什么。

他喜欢什么,我便迎合什么。

他好像对我们汉人的一切抱有好奇。

今日是月十五,汉人的中秋节。月光铺满地面,白白的一片。我想拓跋弘也知道这个节日,否则他不会同意,让一部分有军功的将士家人,入军营来探亲。

我亲自下厨做了几块月饼,打算给他送过去。刚走到营帐外,被守门的士兵拦下来。

营帐里面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 殿下千万不要沉迷美色,丧失理智啊。汉人没一个可信的。

砰的一声,有什么东西摔碎了。

男人继续说道: 殿下,您别把对亡母的思念之情,寄托到那个女人身上。

我的心咯噔一跳,原来拓跋弘是辽王与汉人的儿子。

失神间,我手中的碗碟摔在地上,碎了一地。

谁在外面?

殿下,是魏宁姑娘。

营内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我蹲下去,伸手捡起那些碎瓷片。他走到我身边,手指碰到尖尖一角,我嘶痛一呼。

干什么?

我垂下头,双膝跪地: 本来想做些家乡的月饼给殿下,不承想……

话还未说完,他一把拽起我,拉我进去。

这是我第一次进拓跋弘的营帐,以往都是他来找我。

我坐在床边,他握着我的手查看伤势。

痛么?他目光沉沉。

痛。

他的手指用力捏住我的伤口,血顺着我的手,一滴一滴往下落。

痛得我拧紧眉心,他脸上的表情似轻蔑似嘲笑: 这才是真痛。魏宁,别试探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